歡迎來到廣州德奧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有需要歡迎來電洽談咨詢!
水族展缸設計
2.1 展缸要求
由于珊瑚對水流及光照要求較高,所以珊瑚缸的設計要有所限制,更大的水深必然需要更強的光照,形狀特殊的缸體會面臨水流死角的問題。所以珊瑚缸的水深盡量控制在2米內,長寬沒有嚴格限制,寬度越大越方便造景。
2.2 玻璃選材
珊瑚飼養必然使用強光,初期就會面臨嚴重的藻類滋生問題,如選用亞克力玻璃維護相對困難,因此筆者建議如果不制作曲面的展缸,盡量選用超白玻璃,方便使用刀片清理藻類。
2.3 背景板
想讓珊瑚的顏色更艷麗,用黑色的背板襯托會達到很好的效果。傳統的造景方式習慣使用藍色背板或人造石背板,但筆者認為黑色的背板更能突出珊瑚的顏色,吸引游客的視線。
2.4觀察角度
由于珊瑚具有趨光性及水的折射效果,在水體上方觀察珊瑚要比從正面觀察顏色更艷麗,建議頂部開放,從另一視角觀察珊瑚。
3 造景
3.1 造景制作
珊瑚的造景應營造一種天然珊瑚礁的狀態,這樣就需要使用大量珊瑚石。但是簡單將這些珊瑚石堆砌起來的造景會導致內部的水循環不充分,導致沉積物影響水質,所以鏤空的造景是必要的。造景可用數塊尺寸較大的石材做基礎,穿入PVC管并用膠水固定后形成骨架,再將準備造景用的珊瑚石嵌套在骨架上形成各種鏤空造型。
如果利用鮮活的珊瑚石做造景,加工時要注意保證濕潤,避免珊瑚石內的生物死亡。
3.2 造型設計
造型一般采用半島式、懸崖峭壁式、峽谷式、山坡式等設計,要注意造景的牢固程度并預留足夠多的空隙,以便于水流循環。多利用扁平的珊瑚石,會提升造景的層次感并方便擺放珊瑚。
3.3 底砂
無底砂易于維護,但不夠自然美觀,太細的砂很容易引起沙塵暴,建議鋪直徑2-4mm的白色菲律賓貝殼砂。
4 水處理系統
4.1 柏林系統
柏林系統,即采用新鮮活石作為過濾介質來飼養生物,不使用人工濾材,依靠強蛋白分離、強光、強水流,及藻缸過濾,模擬自然海洋生態環境的飼養系統。目前是眾多珊瑚飼養系統中較穩定、較易維護、較安全的系統之一。
4.1.1 活石
活石是從自然海域內取下的新鮮珊瑚礁石,內部富含大量的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及微生物,它是柏林系統的核心。水流經活石表面,從活石的孔隙中逐層滲入,經過活石內第一層硝化細菌將氨氮及亞硝酸鹽轉化成硝酸鹽,繼續向內部滲透,反硝化細菌將硝酸鹽轉化成氮氣排出水體,從而達到凈水的作用。活石內的小生物不斷繁衍,釋放的卵及微生物本身又成為珊瑚的天然餌料。
選擇活石要求質脆、重量輕,較好帶紫色鈣藻。造景可全部由活石來制作。
檢疫活石方法:活石開箱后用毛刷清除表面雜質,放入注滿海水的水桶中,內加造流泵及蛋白分離器,遮光,每日換水。可在水桶底部放置篩板將活石架空,以便分離活石內的有害生物。待活石無異味,桶內水質變化表現為初期氨氮升高,后期逐漸降低,藻類停止滋生時,代表活石檢疫完畢。
4.1.2 蛋白分離器
僅依靠活石內有限的反硝化細菌將水體內的硝酸鹽降至極低,就需要盡量降低水體內的營養源,而蛋白分離器就能在營養物質轉變為氨氮之前將之排出系統之外。蛋白分離器盡量選擇偏大一些的,至少處理量在總水體的一倍以上,內置或外置均可。
4.1.3 藻缸
海洋生態系統中藻的作用很重要,它是降低水體中營養鹽的利器。藻的生長除了光合作用外,還需要吸收營養鹽,而營養鹽恰好是珊瑚不需要的,所以藻缸對降低營養鹽來說具有一定的效果。
藻缸的好處如下:
1.保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證食物鏈的連貫性。
2.可降低硝酸鹽、磷酸鹽等營養鹽。
3.提供小型生物的天然避難所,例如小蝦,在繁衍的過程中蝦卵會成為珊瑚天然的餌料。
4.吸收二氧化碳,穩定PH值。
5.利用巨藻的優勢抑制低等藻的滋生。
6.藻缸也可以進行展示。
藻可選用鹿角藻、葡萄藻、石莼等常見藻類,其中鹿角藻比較適合。藻缸的水體至少要達到珊瑚缸的五分之一,底砂可選用厚度8-10cm的細砂或泥層,放置活石方便藻類附著。藻缸避免過深,盡量增加水體的表面積,以便于接受更多的光照。藻類會不斷生長,需要定期修剪,如修剪不及時,會因葉子遮光導致爛根。將修剪下來的葉子清除掉,即帶走了營養鹽。
4.1.4 其它過濾材質
注意采用柏林系統的珊瑚缸盡量不使用瓷環及石英砂,前者容易堆積營養物質導致硝酸鹽含量無法降到很低,后者還會釋放二氧化硅,導致低等藻類不斷滋生。
4.2 活性炭
活性炭能夠吸附有色物質,增加水體透明度,吸附重金屬離子、毒素。活性炭量不宜多,1000L水量約使用0.5L活性炭。建議每月更換,每換一次需停用活性炭5-7天,有利于珊瑚增色。
一般常見活性炭分為椰殼炭、竹炭、煤制活性炭、木制活性炭等,其中椰殼炭為不錯的選擇。
4.3 殺菌
珊瑚缸的細菌含量控制一般采用紫外燈或臭氧來殺菌,其中臭氧量過大會抑制珊瑚的生長并導致珊瑚的白化。一個完善的柏林系統,運行正常可不用添置殺菌系統。
4.4 循環順序
水循環由珊瑚缸溢流至回水槽,經蛋白分離器、活性炭、營養鹽去除器等設備處理后注回到珊瑚缸。藻缸位置可高于珊瑚缸,水溢流至珊瑚缸時易于攜帶微生物等天然餌料。蛋白分離器要處理表層溢流的水,因為油膜、疏水基等雜質會漂浮在水面,所以處理溢流水時效率會很高。
5 燈光
5.1 主照明
珊瑚對光源的要求很高,大部分需要強光照射。目前選用金屬鹵素燈進行光照性價比較高。低色溫燈泡光照強度大,珊瑚生長快,但是燈光發黃,珊瑚視覺效果一般,藻類滋生快;高色溫的光照強度略低,藻類滋生慢,但是顯色好,營造海水幽藍的感覺。高色溫的燈泡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會出現色溫減弱的現象,就算燈光看起來沒有太多的變化,但是色溫已經不能滿足珊瑚的需要,這時就要更換燈泡了。
鎮流器盡量選用電子鎮流器,能夠保證正常的色溫,如用電感鎮流器要選擇美標。
5.2 輔助照明
珊瑚的蟲黃藻在450nm左右波長的藍光照耀下,不僅能夠顯現出熒光色,而且有助于分裂繁殖。燈具可以選擇熒光管或LED。熒光管只能選擇T5HO或者VHO燈管,因為普通的熒光管雖然流明較高但是光照強度弱,所以需要高輸出的熒光管來滿足光照強度。
LED在珊瑚的飼養中是新興設備,使用效果較好。LED一般選擇3W以上、450-470nm波長的藍色燈珠,配合60-90度聚光透鏡使用。
藻缸可選擇低色溫的鹵素燈,開啟時間與珊瑚缸相反或長明,便于穩定PH值。
夜間用月光燈,有助于珊瑚的分裂繁殖,一些夜行生物也會更加活躍,魚類不會因過暗而過于驚慌。
5.3 光照設定
輔助藍光燈每天開啟約16小時,鹵素燈約8小時,藻缸燈16小時以上。燈光盡量逐盞開啟,尤其是鹵素燈。
燈光啟動順序:開藍燈→(關藻缸燈)→開鹵素燈→關鹵素燈→(開藻缸燈)→關藍燈。
6 造流
珊瑚依靠凌亂的水流來供給食物并帶走雜質,所以需要合適的水流。6.1 水流的作用
1.可以將雜質盡快的帶入過濾系統中,提高水處理效率。
2.可以促進珊瑚的發育,使它們在活石上生長得更好。
3.可以將微小生物送到每一個角落,使珊瑚攝食充分。
4.供應較大的氧氣。
5.可以使珊瑚產生波浪運動,增強視覺效果。
6.可以使魚類借助運動幫助消化食物,并使之肌肉充分發育[1]。
6.2 亂流營造
珊瑚喜歡雜亂的水流,較好每分鐘內水流的方向及強弱都有變化,間歇性制造出咆哮巨浪效果更佳。
大型展缸造流性價比較高的方案是內循環,即利用每小時流量高于總水體數倍的水泵不斷循環來帶動缸內水體的運動,從而形成水流。至于邊角水流弱的地方可以用造流泵來補流。可選用高揚程的水泵,進水射向主玻璃,通過反射所制造的水流會更加凌亂,或者兩個出水口對流也可達到亂流的效果。
如果觀察到珊瑚體伸展的較大,并隨著水流前后左右不斷擺動,證明現在的水流比較適合珊瑚。
如果缸體小,也可以全部使用造流泵來造流,效果比內循環要好,但造流力量小。新型造流泵可配控制器,即用電腦程序來控制每臺造流泵的啟動時間及強弱,就能帶給珊瑚隨機的、不間斷的亂流。
6.3 造浪
珊瑚在自然界中的水流是靠海浪產生的,所以在人工飼養下造浪營造亂流的效果很好。造浪有幾種形式可實現:鼓風機氣動閥片控制出風進而形成造浪;從缸體頂部向水箱注水,水滿后傾倒入缸內;造浪泵等。